当前位置:首页 >大渡口區 >彩電發展方向:中國向左 韓國向右

彩電發展方向:中國向左 韓國向右

2025-11-02 13:17:32 [張美娜] 来源:樟茶鴨網
“未來電視向何處去?”這是一個問題。



  目前,電視企業麵臨兩大選擇:智能化方向?新顯示技術方向?

  智能化方向成為大多數中國企業的選擇,而新顯示技術方向則是韓國雙雄三星和LG的選擇,日本企業大致可以歸入後者。

  這麽說好像智能方向和新顯示技術方向隻能二選一,實際上,智能化和新顯示技術並不是對立的關係,一個強調的是應用,一個強調的是顯示,好比硬幣的兩個麵。新顯示技術比如OLED,照樣可以做成智能電視。打個比方,智能汽車是發展方向,電動汽車也是發展方向,二者並非非此即彼,電動汽車照樣可以做成智能汽車。

  現在的問題是,國內某些彩電企業過度強調智能化多重要,有意無意地把智能化和新顯示技術對立起來,這是很要命的淺見。

  這幾年,中國彩電企業把大部分精力放在了智能化上,但是五年過去了,智能電視並未出現突破性創新,很多創新仍然停留在微創新層麵,人們看電視的方式並未發生顛覆性改變,相反,看電視的人仍在不斷減少。這說明電視受到移動互聯網產品如手機、平板、筆記本、智能手表、智能眼鏡的衝擊仍然在持續。

顯然,中國企業明顯誇大了智能化的意義。

  一個問題值得思考:為什麽中國企業不遺餘力推廣的智能電視,韓日彩電巨頭卻始終冷漠對之?是他們看不到智能電視乃大勢所趨?還是他們智能化技術太過落後?我看問題沒那麽簡單。

  在韓日彩電企業看來,電視就是電視,智能及互聯網應用屬於電視的附加應用,不應該也不可能替代顯示技術本身。換言之,電視就是用來看電視的,不是用來上網的。上網可以用電腦和手機,而不是用電視。電視屬於家庭用產品,而上網純屬個人行為,個人行為應該由個人化產品如手機、平板、筆記本來承擔,而不是由電視來承擔。電視可以智能化,但不能誇大電視智能化的意義。因此,他們更願意把功夫花在顯示技術的突破上,而不是想方設法將電視變得更像電腦。

  這就是為什麽當中國麵板企業不遺餘力大幹快上高世代液晶麵板生產線的時候,韓國雙雄卻在緊鑼密鼓推進液晶麵板生產線轉型OLED麵板生產線,積極啟蒙中國消費者認識OLED電視並推動OLED產業聯盟的原因。在我看來,時至今日中國彩電企業並非真的不知道、不認同OLED乃電視發展方向,而是心有餘而力不足。十五年前,日韓企業啟動OLED技術研發我們視而不見;五年前,OLED產品開始市場化我們仍然無動於衷;今天,當我們終於認識到OLED時代即將到來的時候,才發現自己兩手空空。即使我們想實質性布局OLED,也因為手裏沒有可以使用的砝碼而徒喚奈何。於是反過來了,我們的彩電企業及液晶麵板生產商們,寄希望於液晶時代拉得越長越好,拖得越久越好,這種心態與十年前我們剛剛完成CRT顯像管電視產業布局而液晶電視時代來了如出一轍。

  最新資料顯示,4月20日,京東方一口氣推出兩條高世代麵板線計劃,其中合肥為10.5代線。4月24日,華星光電宣布其8.5代TFT-LCD生產線二期項目將提前50天實現量產。

  而此前的2月26日,三星電子旗下液晶麵板公司SamsungDisplay宣布投資36億美元在韓國建立一條OLED液晶麵板生產線,用於生產中小尺寸OLED顯示屏。3月份又宣布三星顯示從4月1日起拆分為LCD事業部和OLED事業部,意在把OLED作為獨立產業進行培育。

  現在的問題是,當別人積極轉產OLED的時候我們卻在大幹快上液晶麵板產業,當真是理性的選擇嗎?

  當然有其合理性的一麵。液晶麵板生產線與OLED生產線有30%的重合度,二者並非完全不相幹。另外,在韓國雙雄轉產OLED空檔期,容易形成液晶麵板供應不足,轉而采購中國企業所產麵板的機會增大。

  但是不合理的一麵似乎更多。在液晶麵板上布局過大,有可能造成船大難掉頭,一旦OLED時代到來,企業轉型壓力巨大。而且目前已過液晶麵板最佳投資期,這也是韓國、日本乃至中國台灣近年來未增加一塊液晶麵板產能的根本原因。於是有可能出現一種情況,巨大的投資成本還沒收回,液晶時代已經結束。不要以為這是危言聳聽,2003年時中國剛剛完成CRT顯像管產業布局液晶時代來了,此前中國布局的巨大顯像管產業幾乎一夜之間變成廢銅爛鐵,教訓不可謂不深。

  從媒體報道看,到2015年底,中國大陸計有8條8.5代線投產,包括京東方在北京、合肥、重慶的3條線,華星光電在深圳的2條線,中電熊貓在南京的1條線,及LGD在廣州的1條線,三星在蘇州的1條線。而且新的生產線仍在建設中,比如華星光電在武漢的工廠。如此巨大的產能,很讓人擔心造成產能過剩。因為產能過剩的結果隻有一個,那就是價格戰,一旦開打價格戰則兩敗俱傷。

  我們固然應當在自己擅長的領域(比如智能)下功夫,但絕不意味著我們可以繼續無視甚至拒絕布局OLED電視,預計OLED到來的速度比預期的還要快,最遲2018年大屏幕智能化OLED電視將大規模進入消費者家庭。

  人們之所以看好OLED倒不是因為它能做得更薄,而是因為OLED可以實現卷曲乃至折疊,這將大大拓展電視存在的物理形態,從而極大地拓展電視市場本身,實現電視市場的幾何級放大。

  未來的電視一定是智能化OLED電視,這一點不用再懷疑。中國企業現在要思考的,是如何在即將到來的OLED時代不被韓國企業甩在後麵?

(责任编辑:寶坻區)

推荐文章
热点阅读